茶香飘出青山,财富流进大门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茶香飘出青山,财富流进大门

  茶香飘出青山 财富流进“大门”

  ——扶贫工作队以单丛茶产业驱动汤溪镇大门坑村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南区扶贫队员和贫困村民一起晾晒茶叶。

  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汤溪水库腹地的汤溪镇大门坑村,被青山环抱,公路到这里已是尽头。以前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以致成为省定贫困村。

  “2016年我们南区来到这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经过调研发现,大门坑村的气候、山地土壤特别适合种植饶平岭头单丛茶。加上这里90%以上的家庭都有种植茶叶,所以我们决定将单丛茶产业明确为大门坑村‘一村一品’的主角。这几年通过实施“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茶农加大茶叶的种植面积,建设茶叶加工厂推动茶叶的深加工、精加工,以茶叶产业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如今大门坑村产的岭头单丛茶在饶平县小有名气,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中山市南区驻大门坑村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郑绍永笑着告诉记者,大门坑村和该村贫困户已于2019年实现脱贫“双出列”。

  贫困村民“泡”出新生活

  被青山环绕的大门坑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从进入村界开始,满眼望去,路边、山上环绕的都是高高低低的茶树。走进村里,不少村民正顶着太阳忙着摊晾茶叶。

  崭新的大彩电,先进的侧吸式抽油烟机,满屋簇新的家具……走进大门坑村贫困户之一、今年50岁的高泽山家中,记者笑着说,自家的油烟机还是几年前买的顶吸式,已经落后于高家的最新产品了。“这都要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更要谢谢中山的扶贫干部。”高泽山激动地说。郑绍永介绍,劳动力严重不足是高泽山一家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他家上有70余岁、残疾亟待照顾的老人,下有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在工作队的鼓励下,他近几年加大了单丛茶的种植力度,茶园从2016年的2亩多拓展到了如今的12亩。通过种茶、制茶,给高泽山带来了美好的新生活,单是种茶、制茶每年就为他带来了超过2.6万元的收益。此外,高泽山还被汤溪镇聘用为大门坑村的保洁员,这一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能使他增加1400元左右的收入。连同扶贫政策对家中残疾成员、在校读书成员的各类补贴和救助,2019年他的家庭收入达到7万多元。

  郑绍永告诉记者,为了鼓励贫困村民加大茶叶的种植力度,通过种茶、制茶摘掉“贫困帽”,工作队制定多样化的政策。“我们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贫困村民开垦新茶田,根据上级政策,发展优质茶叶且长势良好的,每亩给予奖补3000元。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仅高泽山家中的茶园因为扩大种植面积获得的奖补金额就达到3万元。”此外,工作队意识到,只有鼓励村民自己加工茶叶,增加茶叶的产值,才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为解决贫困村民资金不足限制生产发展的问题,工作队还对贫困村民添置茶叶加工设备进行补助,按上级文件规定,在每户的限额内,获得最多不超过机器总价格50%的补贴。“高泽山在2017年购置了一套用于制茶的新设备,总价格超过2.2万元,根据我们的政策,他获得了超过1万元的补贴。”郑绍永说。

  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来村指导

  记者了解到,至2019年底,大门坑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种植茶叶面积从59亩发展到115.8亩;茶叶产量由原来约3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约6500公斤;茶叶年收入约52万元,比原来增加了约27万元。

  扶贫先扶智。茶叶面积扩大了,产量也增加了,为了使贫困户的茶叶能卖个好价钱,通过技术指导、提升茶叶的品质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南区驻大门坑村扶贫队员林继浩恰好是来自临近几十公里外、单丛茶最著名的产地——潮州市凤凰镇。为了帮扶贫困村民提升制茶品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资源。“今年3月26日,我通过沟通联系凤凰镇乡贤,邀请到了凤凰镇的广东省单丛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制作大师林伟周来村里指导培训。培训以现场走访方式开展,林伟周大师深入贫困户家中,从摘茶手法、晒茶技巧、制茶工艺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林继浩介绍,参加培训的37户茶农纷纷向他表示获益匪浅。茶叶加工培训结束后,几位热心公益人士又筹集善款6000元对大门坑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慰问。“我们的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期,2018年的主题是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我们还把每年讲课的内容总结好,打印分发给茶农,让他们能够随时学习参考。”

  “今年年中,我们打算邀请中山市茶文化促进会的专家来这里,组织村民开展一个‘斗茶大赛’,让大家互相比拼一下茶叶质量,鼓励大家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林继浩说。

  建起加工厂提升茶叶品质

  从大门坑往凤坑自然村方向走,一座写着“良都亭”三个大字的崭新凉亭醒目地建在大门坑小学门口对开的小花园里。中山南区古称“良都”,这座凉亭是两地之间帮扶情谊的见证。亭子的东南面100米处原有一块空地,如今已建起了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大门坑村茶叶加工厂。

  一走进工厂,就闻到了一股茶叶的清香。加工厂的承包人高放生与妻子高妙金正在忙碌地炒茶、焙茶,初加工好的茶叶一麻袋一麻袋地堆放在墙边。“我们是今年3月份搬过来的。今年初在工作队鼓励下,承包了这间新建的加工厂,一天最多可以产出200斤左右的干茶,晒茶、晾菁、摇菁、炒茶......一家人总是忙得不可开交。”

  郑绍永介绍,这个自筹资金60万元兴建的村茶叶加工厂是村里发展单丛茶产业这个“一村一品”的升级和延伸,目的是改变目前村里茶叶加工以家庭作坊为主、各自为战,农户技术不成熟的局面。这个加工厂的设备更加完备、更加先进、更加系统化,而且承包人的制茶技术更加成熟。“通过加工厂对村内贫困户的茶叶实施收购,一方面可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能让我们村的茶叶品质更全面地提升。”

  高妙金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从事制茶已经很多年了,以前一直在几十公里外的凤凰镇帮他人做茶,前几年才回到大门坑村做点自己的茶叶。“帮别人做了一辈子茶,现在老了,也想回来做点自己的事情。我们这里产的锯朵仔、鸭屎香都不错,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她随手抓起一把焙好的茶让记者闻,脸上满是自豪。

  高妙金的女儿边挑茶叶边告诉记者,她父母承包这个加工厂虽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压力挺大的,但一想到能为村里做点事情,能帮扶贫困户那都不是事了。“我们会主动帮扶贫困户,前段疫情期间,我们还主动叫了一些贫困户来帮工,他们每天都有超过100元的收入。”高妙金说,有时候贫困户拿来的茶叶品质达不到标准,她也会按照普通茶标准进行收购;有时候贫困户拿来的茶叶加工出来的品质不好,她也会把一些自己加工好的茶叶替换给他们。“我既然有更好的制茶技术和机器,去帮别人一把也是应该的。”

  打造大门坑村茶叶品牌

  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指引脱贫攻坚,大门坑村于2019年底实现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双出列”。郑绍永介绍,截至2019年底,经镇级核查、县级审核、市级审定,大门坑村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一相当”的标准,该村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户29户、71人,全部达到脱贫的“八有”标准。但是对于南区驻村干部来说,他们仍不满意。林继浩介绍,落实茶叶产品质量认证、打造自己的单丛茶商标是接下来村里的农林专业合作社的重点工作。“大门坑村的茶叶目前大部分仍然是粗加工。下半年我们计划增加新的设备,实现大部分茶叶从粗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变。”郑绍永说。

  大门坑村党支部书记江三元将目光聚焦到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身上,他希望能搭建茶叶产业的电商平台,既进一步促进茶叶的销售、产业的发展,也吸引更多有能力、有冲劲的年轻人回家乡发展。“借助种茶、制茶,村中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一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让全村人的腰包再鼓一点、生活再美好一点。我们以茶叶产业带动全村村民共同富裕为接下来的目标。”江三元说。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查九星 陈家浩责任编辑:刘小榕

Baidu
map